首页 收藏本站 付款方式 后台登录 | 注册开店 | 站内消息 | 购物车 | 收藏夹 | 帮助中心| 加微信公众号| 手机端下载
奇石交易网
商品
网站担保交易,保证双方权益
买家收到货后,才打款给卖家
已安装,关闭广告
文章首页 奇石入门 奇石快讯 买石信息 藏石心得 石友风采 收藏故事 以石会友 赏石文艺 理论探讨 奇石杂谈 石种介绍 其他文章 精华文章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首页 >> 理论探讨 >> 阅读文章

关于“禅石”五篇

来源:互联网 发布者:老张兰州黄河奇石馆 发布时间:2011-05-03 查看次数:783

关于“禅石”五篇

                                               禅      石

                                      

    以前曾有人问我,什么是“禅石”,当时我不太在意,心想,或许是顾名思义吧。说实在的,我对佛学了解甚少,“禅石”的观念十分模糊,后来,我在无意中获得几枚小彩陶石,最大一枚如手掌大小,仿佛端坐的佛主,其余数枚比“佛主”略小,好似僧徒,作组合陈列,还真有点禅堂参礼佛的意境,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看来,赏石与禅家有缘,“禅石”确有美的潜质。于是乎,我对“禅石”的兴趣渐渐浓了起来。早些年,“禅石”在市面上甚是火爆,据说是因为有人愿意出数百元购一如指头大小的“禅石”。于是,许多具有和尚头形的石头身价看涨。石友们都认为“禅石”就是“僧形石”,可是,我总觉得“禅石”应有更深的涵义。

    佛学玄妙高深,并非“僧形石”能把“禅”意完全体现出来,但又对“禅石”一知半解说不出个道道。近年,我从《柳州奇石》影碟中浏览到一件命题《逃僧》的石玩,是一位老前辈收藏的精品,很耐人寻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见本报经典档案栏照片)。我早先萌生探求“禅石”意蕴的念头愈加迫切起来,似乎非得寻根究源不可了。先是从唐代杜甫的“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和宋代刘克庄的“和靖诗高千古瘦,逃禅墨妙一生贫”中获得启示,想到除了要对佛学有所了解之外,还可从文学、艺术和禅家的关系中去寻找“禅石”意蕴的真正答案,因为赏石离不开文学、艺术,何况大诗人、大文豪都“爱逃禅”呢。

    查寻禅字的含义并不难,“禅”是梵语那的省称,意为坐禅时,静思息虑,住心一境,冥想妙理。如果把“坐禅”与石连起来,似乎与“僧形石”还有些瓜葛,倘若把“静思息虑,住心一境”与石连在一起,那就有些令人费解了。看来,仅从字面之义去理解“禅石”尚嫌肤浅,还得先对禅学有个概略的了解。查阅有关文献,“禅”与禅宗的关系最为密切,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注重禅法、禅理,通过顿悟,而达到一种超越人世的有无、是非、得失的自由境界,即禅宗所说的“佛”的境界,号为顿门。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又名心宗。禅宗认为“心”可包万物、生万境,“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心”是世间万物、万象之本源。相传,能手握两支笔同时作画、人称“双管齐下”的唐代画家张□,就把禅宗的“心源”融人绘画理论之中,他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再说,禅宗的“顿悟”是一种内省体验,是人的直觉于“刹那间”的领悟,用通俗的话说,是突然把难懂的书读通而有所悟。有如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认为“禅道惟有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然而,“心源”和“妙悟”的禅意妙理,并非三言二语就能说得清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不少学者认为,“心源”和“顿悟”不但与文学、艺术相通,而且还与美学相通,禅宗所追求超越人世的 有无、是非、得失的自由境界,就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境界,故有《禅宗美学》之称谓,切列为中国古典美学四大派别之一,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至此,我对“禅石”的理解仍觉不够清晰。有一次,偶然在石友家中见到一块水冲纹石,观其形状与“僧形石”风马牛不相及,但当时顿觉眼前一亮,在刹那间领悟到了禅意,这时我才觉得对“禅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显然,禅石的涵义应包含有禅宗的精神和思想内容,特别是禅宗的“心源”和“顿悟”,而赏石最讲究的就是人的“01心性”和“悟性”,若按严羽“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的思想逻辑,石道是非妙悟不可的。没有“能含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的“心量”和“妙悟”又怎能理解“禅石”的本义呢?


                     ----------------------------------------------------------
                                               也谈“禅石”

                                               [柳州.沉落]
    既要谈禅石,如果不先了解什么是禅,石也就无从谈起了。但这里却有个两难选择。按佛门教义,禅是不能谈的,因为禅是一种极高层次的境界,与逻辑思维、语言文学界不在同一层面上,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妙高顶上,不可言传”。不过,好在它还有个“第二峰头,略容话会”。为了大家对禅的“第二峰头”有个粗疏体认,不得已,仍须借语言来开个方便法门。至于那“妙高顶上”只能靠你自己去参悟了。
    先看禅的缘起。佛祖在灵山会上登座,一言不发,粘起一朵莲花向僧众展示,百万僧众,无人能解,唯有大迦叶尊者微微一笑,佛祖当下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温馨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会属摩诃迦叶”。由此可知,禅是心心相印的产物,全在那会心一笑之中,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风性成佛’佛祖又说:“我说法四十九年,没说到一个字”。就这样,禅由西方二十八祖达摩传到中国,经五代传到六祖惠能,禅成了生命之学,同时形成了中国最具生命力的佛教主流——禅宗。
    再看历代禅题大德是怎样谈禅的。

    惠能“六祖坛经”、“外不著相为禅”,达摩老祖说:“外绝诸缘,人心无喘”。《俱舍论》卷二:“依何义故立禅名?由此寂静以审虑故,审虑即实了知义”。《瑜伽师地谈》卷三三:“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名禅”。此外,从禅学的意译来看,“思维修”、“静虑”、“弃恶”、“功德丛林”、“禅言”等等。都是指心注一境,超然象外,深入思虑义理,直参内征的一种不可言说的境界,是一种由参到悟的思维、修持、观照、内征的心路历程。尤其强调外不著相,实相无相,外绝诸缘,不言文字的内修、内省、内征、内悟,一切具象物形均与禅无涉。
    经过上述的“略容话会”,我们应当知道,那些以形似罗议佛像的藏名当作禅石是何等可笑了。那么,什么样的观赏石可以称为禅石呢?六祖的大弟子青原禅师说:“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果你是个有根器的人,只要把句中的山水换成石头,参后的石头却具备了意蕴禅机,也就是有了生命。你在揣摸,参详它的同时,它也在揣摸,参祥你。互为观照。此时,它的外在形状已从你的视觉中消失,而你在心注一境,物我二忘中,只有一丝空灵调照,朗彻心胸的微妙圆觉。它已不是石头了。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即此境界。当你彻悟之后,求得内征义量,石因你而具有人天贯一的心性。你依石而获得人格气道的升华。此时,石头已成了禅的载体,又还原为石头了。但这还会是未参前的石头么?尚不明由?


        ===================================================================================

                                                   品 石 话 禅

    禅本是佛教禅僧的学问,原始的主要含义“即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方式”或“宁静深思”。在把禅义引入赏石的称谓后,似乎就有芥蒂,该不该称禅石,什么叫禅石,那些石可称禅石,这是赏石界一个经常性话题。就此笔者谈点对禅石的题铭感想。

    什么是禅石,从鉴典到专论,均有所论亦有所限,但定义不一,有形圆色素说,有灰冷暗寂说,有无形无图说等。大都强调能悟出禅义的奇石,方可称为禅石。从石市上的题名看,有的人把形似禅僧的石等同于禅石,有的人把禅石纯当石名叫,有的人把自悟出禅义的石称禅石。当然,也有对直题的《禅石》,嗤之以鼻。从各家刊物画册题名上看,普遍存在把那些看似禅僧模样奇石,称为禅石。例外地明确而又仔细点的,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新世纪中华奇石》图册,它把禅石细分为神禅、心禅、广狭、阴阳、随缘、内静、浑一等。但没一件明显形似禅僧模样的奇石,多是些圆形的、方形的、象形的、景观图案等不规则和图型多样的奇石。看了此册,有的让人禅意勃发,有的亦一时无从“入禅”。从这些禅石的形状与题名看,感到什么图形的石都可能分成为禅石,也可能不会成为禅石。觉得玄虚!
    一块奇石,由于它是天工的造物,往往透逸出很多不确定的自然的朦胧信息。同时,观赏者不同的知识阅历和灵感喜好,存在不同的主观认识差异对同一事物往往会出现不同的感知。石与人两种不确的识别因素同时交织存在,并相互作用。当面对同一块奇石,不同的人,易产生不同的主观想象,形成不同的主题。因此赏石题名的结果定是多样的。对于禅石引伸感悟的原本就趋虚化的禅义悟石,更是如此。

    禅石的文化题名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从奇石中悟出的禅义,悟出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理性。根据文化观赏性需要,禅石的题名,既要从个人感受出发,又要从方便他人赏析出发。如果把那些自悟禅义的奇石,简单地题为《禅石》,无论蕴含作者多少的禅机顿悟,圆明妙觉,一般只能自己受用,别人是费解的。如能根据奇石意象,酌定一个令人禅义明彻的题名最好。诚然,我们在欣赏禅石、寻思题名时,既要悟意,也要析形,形意共悟,加以生发,求得禅机心缘。“禅”本禅僧来,象禅当叫禅,因此,当在赏析一个形似僧,直题《禅石》的奇石,很难说就没有给人以禅的意念,往往“形具而神生”。一概认为浅薄,也似偏颇。当然,名带禅字不等于就是禅石。标禅石的人,不一定是留心领悟禅义后题名,或许,有的就仅是个“口头禅”,人云亦云,仅此而已。
    从上可见,禅石题名的界限,并非十分清楚。但大抵可见:一是主要以外形定名;二是主要以心境拟名。综上所述,我理解的禅石应是图形虚寂,蕴含禅义的认知取向或哲理,被赏石者感悟认可的天然奇石。目前,赏石界引用禅的名义,不是取形就是取意。形也罢,意也罢,只不过是取个有一定含义的名字,无须深究或拘泥是否合余经典,是否恪守教义信条。一种大众性的文化借喻和延伸,“百花齐放”总比“一花独放”好。
       ------------------------------------------------------------------------------------
                                              “禅石”浅说

                                               [柳州.萧琳]

    所谓浅说,即是用最简单的例子按凡夫俗子的习惯语言,浅显地说明一个道理。
    在进入“禅石”话题之前,先讲其他,逐类列举。与“禅”有关的书法,可叫“禅书”,与“禅”有关的画,即叫“禅画”,那么与“禅” 有关的诗当然应叫“禅诗”,以此类推“禅房”“禅石”等等名称则应运而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有闲事心头挂,边是人间好时节。”这就是一首著名的 “禅诗”。大概讲的是有追求就有失望,有得到便有失,不管是美好还是苦恼,只要是心无烦事就是最好。烦人凡心,心中没有烦事就是脱离了凡人,得了道,这就是“禅”,说明这个道理的诗即叫“禅诗”。
    “大道无形”,道是难以说清讲明的,要靠人们自己去理解。比如说空气,谁看得见摸得着,如果要画空气,只有画风,因为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要画风就只有画被风吹动的树,被吹歪的树,吹落了树叶,充分地体现了有风的存在。于是一幅表现被吹歪了的树和满地落叶的画即叫禅画。通过这幅画又说明了一个道理,即是长的高大的树,枝叶繁茂的同时也容易遭惹外力的摧残。

    有一间房子,如果人们用这间房子来跳舞,就叫它“舞厅”。但是如果用它来参禅呢,它就叫“禅房”无疑。
    话又从头讲起,什么叫“禅”,“禅”是梵文译音,中国的意思是“静虑”,也是佛教内心修习的基本点。“禅宗”是由西天(即印度)禅宗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传人东土(即中国)的,达摩即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有一段十分精彩的对话,被许多禅宗大师捧为解释“禅”的经典,学生问:什么是禅?
    老师答:碌砖。
    学生问:什么是道?
    老师答:木头。
    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话,不仅解释了“禅”而且也告诉了人们禅宗与众不同的修习方法。因为“禅”没有具体的特征,但它却无处不是,无所不在。既然“处处事事皆是”那有何必要寻求它的具体答案呢。
    人世间充满道理,有大道理小道理,有的容易理解,有的较难理解,但是只要转换一下角度什么都不难理解。在“禅宗”里慢慢理解叫“渐悟”,一下子明白了叫“顿悟”。
    读了上面的禅诗,一年四季你喜欢哪季。四季的转换,人生的福祸如何对待。
看了上面描述的禅画,在羡慕高大的树长的枝繁叶茂的同时又为其十分遭风惹雨被吹的枝折叶落而感慨不已。

    言归正传,什么叫“禅石”。
    情感来源于生活,生活充满感情。我们在生活中默认、自责、呼喊、宣泄、追求,我们借用诗歌来吟咏,通过绘画来表达,也可以在大自然中寻觅奇石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流露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情怀,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无生命的奇石与我们产生了共鸣,引起无限的思索,它早已超出原石的本身化作代表我们心身的精灵。
比如一件带方型的三江卵石,有人看作是夏天乘凉的石枕头,但又有人把它看作是启迪我们“寓方于圆”,方中带圆,圆中有方的具象教材,意为凡事皆有包容性,有多重性,要从多角度理解一件事情。 
    再如一件水冲石,有人欣赏它奇妙的石洞中竟竖有一小石柱,似仙似道似人物在洞中,成了一座仙人洞。但是又有人从另一角度去理解它,认为洞内的小石柱是借助了石洞外坚韧的石体石皮保护,才避免了历尽千百万年的急流冲刷,终得以存留。洞外的石体石皮被冲刷的浑圆细腻,而洞内的小石柱依然丝毫不损。一个弱小之物只有借助强大的外力保护才能生存。
    同是一件奇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产生不同的联想。有人看后漠然置之,有人看后浮想联翩。
    如果能从赏石中“渐悟”或“顿悟”了一些事理,也就是得了道,这就是一个修习的过程。能使你用慧眼悟出事理的石头,就是“禅石”。如同上面所讲用来参禅修习的房子叫“禅房”,而用来跳舞的房子只能叫“舞厅”。
    有人不区别赏石者的心境、用意,硬性地指定这是 “禅石”,或这就是“禅石”,是不对的,而且这种刻意行为是要挨“戒尺”打的。因为刻意追求无论是对“渐悟”,还是“顿悟”都是一种严重的阻碍。制造这种阻碍的人不挨“戒尺”打那么“戒尺”又打谁呢?

           =========================================================================
                                       《赏石话禅意》质疑

                                          [日本·小实惠子]

    郭先生《赏石话禅意》一文,颇多值得商榷之处。尤其是作者个人从“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中“悟”出“为人不做长舌妇”,还冠之以“我们”,俨然的大众的代表。这种歧视妇女的封建思想,竟然还在妇女解放取得卓越成效的中国存在,我作为一个日本妇女,都难以接受,不知广大的中国女性有何感想?
    虽然我来华工作已经十多年,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依然抱着敬畏之情,有幸我是一个佛教徒,一个居家修行的优婆斯,因而对该文的观点,可谓洞若观火。为节省篇幅,以下仅举第一段与作者商榷。

    《赏石话禅意》第一段如下:关于佛学,我是门外汉,只在近几年间,常闻石界友人,对于石形似佛似观音大师之奇石,均以禅石称之,为此翻阅《词典》粗略知其禅意,“禅”是梵语,即“禅那”,意为“静虑”,就佛学而言,“静虑”与“禅定”重在文静内敛,以达“明心见性”的菩提境界,“禅本无相”,何来实体之物,对于形似佛像之奇石,称之为佛像石或禅意石较为确切。
    首先,“禅”不是梵语,而是梵文Dhyā na音译“禅那”的略称,意译则有“思维修”、“弃恶”,“功德丛林”等。而“静虑”与“禅定”则是“禅那”的不同译法。
    “明心见性”与“菩提境界”更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南禅宗的顿修义理;后者是唯识宗的渐修义理。且“菩提”并无“境界”一说。“境界”是个中性词,既可以高,也可以低,那么“菩提境界”是高还是低?“菩提”在《大智度论》中,它是佛教最高境界,鸠摩罗什称为“无上般若”(般若读b ō rě)。在《大乘起信论》中,它是正等正觉,玄奘称为“如来平等法身”,指先天具有佛性为菩提。还有一种是唯一只有佛祖才具有的菩提,但必须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该文又说:“禅本无相”,何来实体之物?未免居高临下。禅的源头,是佛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而众人不解,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祖曰:“我有正法眼藏,嘱咐摩诃迦叶。”禅 就这样诞生了。中国禅宗尊迦叶为天竺初祖,传到二十八代达摩东来,成为中国禅的祖师,难道佛祖拈的金波罗花不是“实体之物”吗?对于形似佛像的奇石,该文说:称为佛像石或禅意石较为确切。试问:作者的禅意石与别人的禅石,如何界定?
    为节省篇幅,文章后三段不再逐一质疑。但有一事还想罗嗦几句,因为现在在桂林、柳州两地,很多石玩馆、店都悬挂着一首所谓《曹雪芹自题画石诗》。其实,早在二十年前已有定论,此诗是伪作,原诗出自近代文人富竹泉的《考盘室诗草》一书,此书现为红学家吴晓玲先生收藏,一九八二年十月,上海召开红学研讨会,吴先生将此书带到会场,给百余名红学家传观,并将此诗逐句进行了批驳,说明如此拙劣的作品,绝不可能出自曹雪芹之手。只要具备些许红学动态常识的人,绝不会不知道(详情见《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0辑)。退一哦万步说,即使的曹诗,又与“赏石话禅意”何涉?
    我援救佛学典籍近二十年,尚且还在门外而不得其堂奥,既然作者自称于佛学是“门外汉”,还是不要话“禅意”为好。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点击下面图标投票):
2
0
0
0
0
支持 反对 很棒 不解 吃惊
文章评论去评论区>>
暂时没有留言评论,欢迎您进行留言评论
表情 剩余:200
验证码:
Ok!立即发表
『理论探讨』评论排行  
  • ·奇石界的不正之风

    2010-12-28
  • ·打磨石值得玩吗?

    2008-04-15
  • ·观赏石选石二十八字诀

    2008-05-17
  •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奇石经营者的建议

    2011-09-06
  • ·卖石头的技巧与方法

    2011-08-13
  • ·怎样才算是一块好的画面石?

    2008-04-25
  • ·奇石资源与玩石走向(完整版)

    2012-05-25
  • ·奇石定价标准的再探讨

    2016-05-11
  • ·浅谈提升赏石水平四途径

    2010-06-03
  • ·玩石头别跟我玩科学

    2013-02-06
  • ·奇石品鉴应以“美”为主

    2014-09-14
  • ·奇石的定价标准

    2010-12-21
  •  
    『理论探讨』阅读排行  
  • ·奇石新秀----长岛球石

    2008-04-07
  • ·揭秘作假和田籽料,和田山料和田籽料交流(

    2012-02-14
  • ·陨石真的有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吗?

    2015-09-21
  • ·怎样才算是一块好的画面石?

    2008-04-25
  • ·意境是观赏石鉴赏的灵魂!

    2016-01-06
  • ·通化松花石---关于松花奇石的研究和探讨

    2008-03-28
  • ·观赏石选石二十八字诀

    2008-05-17
  • ·打磨石值得玩吗?

    2008-04-15
  • ·奇石投资支招

    2008-05-11
  • ·论奇石欣赏艺术

    2010-10-26
  • ·奇石价值分析

    2008-06-29
  • ·玉化与玉石

    2013-01-17
  • 特别推荐店铺:

    中国松花石文化馆
    站长演示店

    消费者保障

    新手入门

    开店指南

    快捷入口

    友情链接:宝之阁 博客 拍卖系统 拍卖系统
    公司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二村5-15号7-6 邮政编码:400037
    客服邮箱:850045102@qq.com 客服电话:13527562152 QQ:8500451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石友交流QQ群:奇石交易网[1] 奇石交易网[2] 奇石交易网[3] 奇石交易网[4] 奇石交易网[5] 奇石交易网[6] 199950539,欢迎您的加入!
     版权所有 © 2006 - 2024 奇石交易网 不得转载
     网站备案:渝ICP备120074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