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及其分类
来源:互联网 发布者: 石石求是 发布时间:2012-07-13 查看次数:3091
观赏石通俗的说就是好看的石头,有趣味的石头。概括性的说是一切具有观赏价值的石体的总和。 观赏石的特征: (一)自然性。1,观赏石的本体必须是在自然状态下天然生成的。如钻石,宝石,玉石,奇石等等;2,人工合成的仿制石是不能列入观赏石的行列的,即使仿制石的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自然观赏石的技术指标。如人工合成的钻石,宝石,玉石,色彩斑斓的琉璃等等。 (二)观赏性。必须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如质地,色彩,图纹,形状,光感等方面能给人以独特的艺术的享受。 (三)广泛性。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品种广泛。观赏石的品种多种多样,有钻石,宝石,玉石,石艺,奇石,石质工艺品等等;2,分布地域广泛。世界上有石头的地方,几乎都有出产观赏石的可能性;3,观赏角度广泛。同一石种可用多种方式进行观赏。如和田奇玉中,有的可以从画面角度欣赏,有的可以从形状角度欣赏,有的可以从质地角度欣赏,有的可以从色彩角度欣赏;在和田玉石质工艺品中,欣赏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门,美不胜数。对每种观赏石都有其不同的多种欣赏方式。 (四)稀有性。其与广泛性并不排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观赏石的稀有性表现在四个方面:1,观赏石与地球上的石头总量相比非常稀少;2,在每个石种中,精品的观赏石非常稀少;3,在相当大的石种范围内,能做观赏石的非常稀少;4,观赏石的生成年代久远,生成条件特殊,属于珍贵的稀缺资源。 (五)移动性。观赏石的移动性须参照下列条件:1,能根据人的观赏需要进行移动,如奇石,半奇石,盆景石,石质工艺品等等;2,曾经由人移动过,如园林景观中的假山等等;3,不能移动的自然景观石不能列入观赏石的行列。 (六)天人合一性。任何观赏石都是天然形成的,都是由人发现,由人对其品格进行升华的。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七)经济性。在具备特定条件的前提下,观赏石是天人合一的艺术品,其价格比之一般的艺术品价格更加难以把握。目前,观赏石中的钻石,宝石,玉石等名贵的石种都被视为财富的象征。玉石价格在近十几年涨了上万倍,一只上品的翡翠手镯市场价达到了几千万元;近年和田玉拍卖也是累创天价,一克上品籽料买到了2万多元,比拳头大点的一块玉,竟然以数千万元计价;不足1公斤的钻石“非洲之星”,身价竟然高达73·8亿美元。奇石的历史已有上千年,但相对于观赏石中的钻石,宝石和玉石,其普及性和市场认知度还非常低。奇石无疑是观赏石大家族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更具有自然性,艺术性和稀有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奇石艺术的认知,在不远的将来,它肯定能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在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 (目前在市场上经营的石头和网上登载的石照,有相当部分既不是奇石,也不是观赏石。) 在赏石实践中,不同的石友对观赏的名称、种类都有不同的解释内容。不少人都将观赏石与奇石、雅石、供石、怪石、灵石、寿石、水石、玩石、文石、巧石、异石、丑石等称谓相提并论。这些名称针对其特定的石头是恰当的,在实际使用中有其合理性。但是其在对观赏石整体的分类,定位上缺乏系统性和确定性。这么多名称用在一个石头上让人感到眼花缭乱,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了很多的不确定性。这都是由名词、概念的定位不准造成的。词语应该能确切的反映事物的特征。纵观词语发展的历史,一方面是词义的扩大,一方面是词义的缩小。扩大和缩小都是由人们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的。时至今日,在尊重历史和沿用习惯的基础上,对观赏石的名称、范围重新作一次划分和规范,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要重点论述的是观赏石理科的,基础总体的分类理论;对观赏石实用性的,工科的,具体的分类,本系列论述不作具体的说明。 对观赏石的分类,不论是按地质学原理或形成原因,还是按岩石、化石、矿物晶体等特性划分,都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种分类从科学上讲是完全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观赏石不光是物质的石体,它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绝大多数赏石者感兴趣的不是观赏石的自然科学属性,而是观赏石千差万别的美丽,是观赏石外在的可观性态和人文艺术内涵。在对石的自然科学的探讨上和人文科学的研习上,赏石活动的内容主要偏重于后者。因此,对观赏石的分类,应该符合赏石实践形成的心理文化特征,应该合理、全面地给各类不同的观赏石定位,应该有利于赏石信息的正确、便捷交流。 现将观赏石的分类介绍如下: 观赏石可分为奇石、半奇石、石艺、石质工艺品、其他类,(其他类包括:纪念石,科研石,现代礁类等) 上述分类必须符合两个依据: 1、必须是观赏石; 2、按人在观赏石从自然状态分离、产出时作用的不同作为分类标准。 对观赏石分出的各类,在后面几个小节中将分别做出简单的叙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