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收藏本站 付款方式 后台登录 | 注册开店 | 站内消息 | 购物车 | 收藏夹 | 帮助中心| 加微信公众号| 手机端下载
奇石交易网
商品
网站担保交易,保证双方权益
买家收到货后,才打款给卖家
已安装,关闭广告
文章首页 奇石入门 奇石快讯 买石信息 藏石心得 石友风采 收藏故事 以石会友 赏石文艺 理论探讨 奇石杂谈 石种介绍 其他文章 精华文章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首页 >> 理论探讨 >> 阅读文章

奇石艺术品定位刍议—兼论艺术品概念的扩展

来源:互联网 发布者:天源奇石斋 发布时间:2010-06-13 查看次数:1325

奇石艺术品定位刍议—兼论艺术品概念的扩展

    有人说:“奇石是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天然石品”。这种说法认为艺术品是人创造的,能反映社会生活,而奇石是大自然创造的,不能反映社会生活。所以奇石不是艺术品,没有艺术性。我们认为,对奇石艺术品的判定,是由它赖以产生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不是一个僵硬的概念所能阻挡的。笔者拟从艺术品概念内涵扩展的必然性和奇石文化实践两方面进行论证。

一、艺术品概念内涵扩展的必然性

    “‘春秋战国时期,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经历着急剧的动荡和变革。这时,一方面是旧的阶级关系正在瓦解、破裂;另一方面是新的社会力量不断解放、壮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事物的称谓和它所指的实际事物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或是旧的称谓没有改变,但它所指的实际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或是出现了新的事物,旧的称谓不足以表明它的新内容。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所谓‘名实相怨’(《管子·宙合》)的状况,先秦时期关于名实关系的争论,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哲学三百体》上海古籍出版社夏乃儒主编第48页)。这表明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旧的观念(概念)不断消失,新的观念(概念)不断形成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刑名、名实之辩的结果,已经揭示了内涵随外延变化而变化的概念辩证法规律。越是具体概念,如猪、马、牛、羊等,其名(概念的内涵)实(概念的外延)对应关系越相对稳定;越是抽象概念,随着社会实践的逐步深入,其内涵和外延的对应关系发生的重组变化越剧烈”(参见拙作《奇石立法的意义与可行性研究》载《石友》2008第10期)。由此可见,当一种文化形态的内容——概念的外延随实践的深化发生了本质变化时,规范这种文化形态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内涵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概念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具体到文化艺术领域,即艺术品概念的内涵随艺术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二、奇石文化实践对艺术品概念造成的冲击

    下面我们来考察艺术品概念的外延都有那些本质变化,或者奇石文化实践在那些方面的突破对原艺术品概念的内涵造成了革命性冲击。当代奇石文化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具体而丰富的审美案例,通过与艺术、美学理论的结合,我们可以认识奇石文化欣赏活动的基本特点,现试归纳概括如下:

    (一)奇石文化欣赏活动具有一般艺术活动的四要素特征

    “美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康乃尔大学教授艾布拉姆斯于1953年将艺术活动的要素归结为艺术品、艺术家、宇宙、观赏者四个方面。” (见李胜利编著《艺术概论》,第10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我们姑且简称为“四要素说”。对比这个学说,奇石采集、装饰、鉴赏和赏析艺术家构成的人才队伍相当于“艺术家”;“宇宙”范畴,笔者理解它是一个包括艺术实践、主体活动环境及反映对象的“泛实践”概念;奇石文化受众即观赏者;奇石自然与“艺术品”相对应。从奇石产出到受众欣赏的过程,具有艺术活动的四要素特征。因此,奇石文化欣赏活动是艺术活动,这是奇石是艺术品的论据之一。

    (二)奇石具有艺术品的结构

    我们先来看一段关于艺术品结构的论述:“艺术作品(艺术品)由文本(直接载体)和载体(间接载体)构成。所谓文本,即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艺术作品,是艺术主体影响、作用于受体的直接媒介,由语言、结构、艺象、主题等层次构成。所谓载体(间接载体),即艺术作品寄身其上的物质手段,是艺术作品与主体之间的媒介,譬如,声音是音乐的载体,画布与颜料是绘画的载体,胶片是电影的载体。”(《艺术概论》第154页李胜利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此可见,奇石的形象(即艺象)、意境、神韵、主题等层次结构,是直接载体,是意识形态的艺术要素。形态、色彩、纹理、质地等是间接载体,是塑造艺术形象的物质手段。两种载体离不开物质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分化又统一于社会实践。因此,奇石具有艺术品的结构特征。这是奇石是艺术品的又一论据。

    (三)奇石具有艺术品的美学功能

    1、从美的形态看,奇石美具有现实美和反映美两种形态。前者指自然美,后者包括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和科学美。

    自然美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自然人化程度不断深化,奇石作为自然事物的典型代表,逐渐进入人类实践和认识范畴,成为人类审美实践的对象和结果。自然质朴的感性特征,不仅契合了书法、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效果,而且以自然天成、匪夷所思的艺术形象及其感染力超越传统艺术形式,与传统造型艺术形成丰富、和谐、对象性及辩证关系。奇石美是自然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双重作用的结果。因此,自然美是奇石的类本质所体现出的现实美。

    社会美和艺术美 奇石反映美的形象性和审美主体的发现性,引申出奇石的社会美和艺术美。奇石的社会美是对现实社会美的反映,奇石的艺术美是就它与艺术美都具有以形象反映现实美的共性而言的,它们不是社会美和传统艺术美本身。因此,我们不能以社会美的具体、生动性和艺术美 “自由”与“自主”的创造性否认奇石美的社会性和艺术性,进而否定奇石艺术品的定位。

    形式美 形态、色彩、纹理和质地等自然形式,本来具有具体内容,经过长期的重复、仿制、演化和反映,成为脱离内容的规范化形式。因此,奇石的形态、色彩、纹理和质地可以作为单独的审美对象而成为形式美。

    科学美 隐含在奇石及其表现形式中的物质及生命演化信息,是科学认识的对象。在科学认识的过程中,作为客体合规律性(真)与主体合目的性(善)相统一的美感,是引导科学家实现科学发明、发现的重要途径。有科学素养的赏石者,可以体会科学家探索过程的趣旨和审美情感。因此,奇石具有科学美。尤其是矿晶、化石和陨石等标本类奇石,作为科学美的集中体现者而具有审美价值。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观察奇石的微观审美特征和利用现代科学理论提高主体的审美能力是奇石科学审美手段两个基本发展方向。

    奇石美包含所有美的形态和种类。与传统美学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科学美的并列与辩证关系不同,奇石美是以自然美为基础,社会美、科学美为反映对象,艺术美和形式美为表现形式的塔形结构。

    2、从美的本质和特征看,奇石美的本质与传统美的本质相同。也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反映人的自由创造和生命活力的生动形象。与“形象”的狭义感性物质创造说不同,笔者认为,奇石的自然本质规定性与人工性的矛盾,决定了奇石“形象”的创造性,不能存在于“形象”之内,只能存在于“形象”之外。存在于奇石的采集、装饰、鉴赏、展出等感性物质的选择活动和奇石鉴赏过程中的理性发现两种基本形式中。奇石美的特征也具有美的形象性、感染性和社会性。由于奇石在表现人类认知范围内的社会和自然事物形象的同时,还表现人类认知范围外的社会和自然事物的形象,以特有的形式丰富着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所以,奇石美具有传统美学形式并不突出的自然性的本质特征。

    3、从美感的产生看,奇石美感与一般美感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实用形式感到审美形式感、由不自觉到自觉、由狭窄到广阔、由肤浅到细致深入的过程。是先民“比德”、“畅神”、“移情”等审美实践的结果或产物。

    不同点:奇石美感是借鉴绘画、雕塑艺术的审美模式或经验,以现代美学理论为指导和最新发展形式的艺术感知。

    4、从美感的特征看,奇石美感与传统美感的特征有同有异。

    直觉性:传统美感有潜藏着理性的个体直觉性,本质上是直觉审美。奇石美感是个体直觉性与理性认识的统一,本质上是理性感悟,是“养眼、养心和悟道”的升华过程。因此,二者有感性和理性上的本质差异。

    情感性:传统美感和奇石美感都是人在自己所创造(或选择)的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的心理活动,是区别于科学意识、道德意识的对对象世界的特殊反映形式,是以认识为前提的情感判断。

    愉悦性:奇石美感与一般美感是相同的。从个体审美看,表现为无功利的纯审美性;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个体超功利审美所依赖的观念,却是功利的延伸物。所以,奇石美感和传统美感都是个体无功利性与社会功利性的统一。

    (四)奇石(及文化欣赏活动)与传统艺术品(及艺术活动)列表比较

    综合以上三点,可列表比较如下:

    相同点:(1)奇石文化欣赏活动与传统艺术活动都具有四要素特征。(2)奇石和造型艺术品的结构都由直接载体和间接载体组成。(3)都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和科学美五类美学形态。(4)艺术性都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完美程度得以体现。(5)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都是形态、色彩、线条(或纹理)或质地。(6)传统造型艺术规律对奇石欣赏活动具有借鉴意义,遵循基本相同的审美规律。(7)都具有审美价值。(8)都具有保值、流通功能,因而具有收藏价值。

    不同点是:(1)传统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艺术家是具体的人或有组织的创作集体。创作活动基本是一次性完成。完成的标志是产品的产出||奇石文化欣赏活动是“人的创造和大自然创造的统一”(见陈慧明《浅论我国赏石文化现状与展望》)。创作活动是由采集、装饰、鉴赏和展出过程的人才结构,独立或分散逐步完成。完成的标志是艺术形象(谱)的确立和摆放方式的确定。(2)在由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中,传统造型艺术是先有艺术意象,再有艺术形象,最后又有艺术意象。艺术形象已经产生相对稳定。两个意象分布和作用不同。第一个意象的产生来源于艺术家的生活积累。意象向形象的转化,在艺术家的感性物质的创造活动中完成。在消费者的审美过程中,实现由艺术品的形象到消费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象的转化||在奇石文化欣赏活动中,也有艺术形象和意象。当奇石进入第一个自觉采集或收藏者的收藏审美过程中,审美意象和形象就结伴产生,审美形象(谱)随摆放方式的确定而相对确定。当这种形象在展出或流通过程中得到普遍认可,或者被具有相应资历的鉴赏家、艺术家鉴评或赏析后,审美形象转化为艺术形象。当奇石进入爱好者(消费者)的审美消费过程中,艺术形象最终转化为艺术意象。奇石的艺术形象和意象不像传统造型艺术那样易于区分,因而有较多的再发现机会。奇石鉴赏家、艺术家在奇石艺术形象的发现和艺术品地位的确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时是点石成金的作用。(3)传统造型艺术的创造性,体现于艺术形象之内。奇石艺术的创造性体现于艺术形象之外。(4)五类美学形态的结构不同。

     三、奇石艺术品悖论辨析

    要论证奇石是艺术品,除了正面论证之外,还要从反面论证一些代表性观点的错误和局限性。本文开篇所引观点和美学家王朝闻只承认奇石“具有相对意义的艺术性”而不是“艺术品”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是流与源的关系。因而后者是我们论证的重点。诚然,作为唯一一个关心、垂顾奇石文化事业的大师级雕塑艺术家、美学家、艺术理论家,留下堪称经典的《石道因缘》等宏论,我们每一位石友都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但为了实现大师“终有一天能够穿越探索石道的艰辛,出现系统化、民族化为举世公认、名实相副的赏石美学”(见王朝闻著《石道因缘》,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50页)的愿望,我们不得不对大师的部分观点提出保留意见。

    “客:对于观赏石,有人说它也是艺术品,你说对吗?主:我先问你观赏石所引起的美感,和艺术品所引起的美感,对你有没有明显的差别?客:不消说,艺术不止反映客观的美,它还创造艺术美……石头虽能引起美感,但这种美与人们精心创造的美不同”(同上,第12页)。用美感的差异性否定奇石是艺术品。这是大师否定奇石艺术品的第一个观点。从本质上讲奇石美是自然美,进一步说,奇石的自然美中契合了社会生活、自然事物的艺术形象而具有社会美、艺术美,与传统艺术美的平衡、对称、整齐划一、随心所欲等“主观性与独创性”的特点不能等而论之。但它对社会美和自然美的表现力,是传统艺术家意想不到,传统艺术美无法企及的。因此,奇石的艺术美是对传统(人工)艺术美的拓展与补充。奇石艺术美与传统艺术美是对立统一关系。用传统艺术美感的标准去衡量奇石美,就是只看到事物的差异性没看到事物的统一性,是形而上学艺术观的表现形式。

    “主:说简单点,凡是未曾经过人类加工的观赏对象,包括具有审美作用的石头,不论它的形体、色彩、斑纹和硬度多么接近动人的艺术品,我只承认它们具有相对的艺术性。客:‘品’与‘性’的概念不能混淆。观赏石的美,在于观赏主体的发现,而不在于它的创造。”(同上,第12页)用感性物质活动对艺术形象的规范性,否定奇石的艺术品定位。这是大师否定奇石艺术品的第二个观点。我们拥护大师对“感性物质活动”的坚持,因为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路线。不坚持这条基本路线,艺术品概念将变得宽泛无比,所有具审美功能的自然景物都将进入艺术品范畴,这无异于取消艺术品概念的规范性。大师认为“从事选石、配基座、选择拍摄角度和命名等活动……这一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不过,这些活动还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观赏石的审美特性与价值。”(同上,第17页)“能够发现观赏石的美,也表现出主体的感受有创造性。但在实际上并没有改造观赏对象”(同上,第12页)由此可见,大师对“选石、配基座”等感性物质活动和感受发现过程的创造性的肯定与对艺术形象感性物质创造性的坚持,但他忽视了奇石的自然本质规定性与人工性的矛盾决定了奇石“形象”的创造性,不能存在于“形象”之内,只能存在于“形象”之外。存在于奇石的采集、装饰、鉴赏、展出等感性物质的选择活动与奇石鉴赏审美过程中发现性的统一。在互为前提的条件下,感性物质的选择活动和鉴赏过程中的发现都具有“创造性”。

    美学家王朝闻虽然发现了奇石文化欣赏活动中的创造性,但囿于艺术品概念的既定模式,得出了违反概念辩证法的错误结论,不经意间为奇石文化设置了新的障碍,这是奇石文化理论建构中必须扬弃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奇石与艺术品的相同点集中在质的方面,不同点只是量的区别,基本不影响质的规定性。仅仅是创造形式和程度的差异,不能成为拒绝接纳奇石进入神圣艺术殿堂的理由和借口,只能说明奇石文化实践,对原艺术品概念造成的冲击是革命性的。那种认为艺术品是人创造的,而奇石是大自然创造的,因而不是艺术品的看法,实际上是对创造性手段和过程作了狭隘和片面理解的结果,是形而上学艺术观在奇石文化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由于奇石艺术的加盟,艺术和艺术品范畴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原来那种被狭隘和片面理解的“艺术品”概念,到了扩大外延和内涵的时候。根据概念辩证法规律和现代奇石文化实践的突破,我们有理由对艺术品概念提出自己的看法:体现大自然创造和人类感性物质创造统一性,具有突出科学和认识价值,蕴涵人类创造或发现的审美艺术形象的物品叫做艺术品。据此我们可以推论:奇石是艺术品,有艺术性。

    不可否认,艺术品概念的扩大,不是一两篇论文或一两次专题学术会议能够完成的,围绕艺术品概念扩大和奇石究竟是不是艺术品的争论还会继续。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奇石界的论者和学术理论界的方家参与讨论,发表高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点击下面图标投票):
3
0
1
0
0
支持 反对 很棒 不解 吃惊
文章评论去评论区>>
暂时没有留言评论,欢迎您进行留言评论
表情 剩余:200
验证码:
Ok!立即发表
『理论探讨』评论排行  
  • ·奇石界的不正之风

    2010-12-28
  • ·打磨石值得玩吗?

    2008-04-15
  • ·观赏石选石二十八字诀

    2008-05-17
  •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奇石经营者的建议

    2011-09-06
  • ·卖石头的技巧与方法

    2011-08-13
  • ·怎样才算是一块好的画面石?

    2008-04-25
  • ·奇石资源与玩石走向(完整版)

    2012-05-25
  • ·奇石定价标准的再探讨

    2016-05-11
  • ·浅谈提升赏石水平四途径

    2010-06-03
  • ·玩石头别跟我玩科学

    2013-02-06
  • ·奇石品鉴应以“美”为主

    2014-09-14
  • ·奇石的定价标准

    2010-12-21
  •  
    『理论探讨』阅读排行  
  • ·奇石新秀----长岛球石

    2008-04-07
  • ·揭秘作假和田籽料,和田山料和田籽料交流(

    2012-02-14
  • ·陨石真的有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吗?

    2015-09-21
  • ·怎样才算是一块好的画面石?

    2008-04-25
  • ·意境是观赏石鉴赏的灵魂!

    2016-01-06
  • ·通化松花石---关于松花奇石的研究和探讨

    2008-03-28
  • ·观赏石选石二十八字诀

    2008-05-17
  • ·打磨石值得玩吗?

    2008-04-15
  • ·奇石投资支招

    2008-05-11
  • ·论奇石欣赏艺术

    2010-10-26
  • ·奇石价值分析

    2008-06-29
  • ·玉化与玉石

    2013-01-17
  • 特别推荐店铺:

    中国松花石文化馆
    站长演示店

    消费者保障

    新手入门

    开店指南

    快捷入口

    友情链接:宝之阁 博客 拍卖系统 拍卖系统
    公司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二村5-15号7-6 邮政编码:400037
    客服邮箱:850045102@qq.com 客服电话:13527562152 QQ:8500451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石友交流QQ群:奇石交易网[1] 奇石交易网[2] 奇石交易网[3] 奇石交易网[4] 奇石交易网[5] 奇石交易网[6] 199950539,欢迎您的加入!
     版权所有 © 2006 - 2024 奇石交易网 不得转载
     网站备案:渝ICP备12007430号-1
    ����